前言

一人一句,自己故事自己講!

如何以更有創意的方式連結社區持份者,共同表達對社區、社群的關注?常說「藝術進入社區」,究竟社區/社群在哪裡,藝術又可以搞邊科?

一連四天的講座及工作坊,先從「聽」開始,聆聽經驗分享後,嘗試構建出與別人連結及共同創作的平台,繼而多走一步,讓藝術家與社區工作者都能尋找同道中人,共同實踐心中所想!

講座內容

8/18

講座:下一個"城市故事人"-地方記憶紋理的表演

時間:20:00-22:00
地點:文化局大堂
講者:楊美英(台灣)

※講座將以普通話進行

文化就是一個故事!
衣食住行、藝術文學、歷史沿革、地理演變……城市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各種的動人故事。

2010年起,楊美英於台灣台南市社區大學啟動了「說城市的故事」課程,以劇場藝術的應用為發想,由個人在地感情與生活體驗出發,關注所在城市土地歷史紋理,透過課堂中的劇場簡單訓練,讓學生將城市文化內涵和生活特色轉化成為動人的故事說演。2014年,「城市故事人」已正式登記立案、獨立運作。
素人如何培育成社區故事人,讓圍繞你我的社區人情與故事流轉下去,來聽楊美英的分享!

 

 

8/19

工作坊:展能藝術導師培訓工作坊


時間:10:00-17:00
地點:澳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B201禮堂(和隆街35號)
對象:服務身心障礙者的機構或復康中心工作人員  及  有意推動本澳展能藝術發展之人士
名額:15人(請於報名時註明服務對象)

 

由香港展能藝術會的資深導師帶領,讓本地從事展能藝術、或為身心障礙人士提供服務之機構人員或藝術工作者,透過工作坊對不同類型的藝術形式有更深入認識,學習溝通技巧,了解可能遇到的挑戰,同時讓學員掌握方法,可自行於機構內進行不同的工作坊,協助有障礙人士(包括視障、聽障、智力障礙及肢體障礙等)發揮潛能,用藝術表達自己。

 

講座:藝術介入社會的可行性

時間:20:00-22:00
地點:文化局大堂
講者:楊秀卓(香港)

近年西方當代藝術發展已走出安全的工作室,以行動介入各種社會議題,將矛盾呈現出來,突顯社會的不公義。其中必須要請公眾參予,引發共同討論。它們是以一個計劃、一些活動等形式介入社區,積極改善社區環境,讓弱勢社群尋回做人的尊嚴。尤其在今天這個失衡的社會發展,貧富懸殊嚴重,人們生命被規劃,如何從身邊一小步開始,以藝術作為媒介,實踐社區營造,為未來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奠下基礎。

 

 

8/20

工作坊:老友同遊博物館

時間:10:00-13:00
地點:澳門博物館
對象:65歲以上長者
名額:15名

活動開放名額供有從事相關領域的人士進行旁觀及觀摩,汲取相關經驗,名額5名。

誰說長者們的藝術工作坊就一定要坐定定?你以為他們眼又矇耳又聾?他們的驚人創造力,分分鐘連後生仔女如你都自嘆不如!
由香港「藝術在醫院」的導師帶領,先邀請一眾老友記到博物館欣賞展覽,繼而進行創作,發揮內在宇宙,以第一身創作出他們的展覽後感,親身感受藝術無分年齡!

 

 

工作坊:花蓮巷弄中的參與式劇場

時間:15:00-18:00
地點:澳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B201禮堂(和隆街35號)
主持人:秦嘉嫄,曾恕涵-山東野表演坊(台灣)
名額:30人

※工作坊將以普通話進行

「我們做一齣戲,不只是讓觀眾看表演,還期待整個環境的人事物,都一起分享共同相處的時刻。」--山東野表演坊

工作坊將以「山東野」與舊社區溝仔尾合作的《夜遊》及《福品旅店》為例,討論在社區裡劇場如何形成,又如何將劇場、社區居民及觀眾三方面聚合,感受彼此的動能。特別神秘嘉賓賴舒勤(《夜遊》演員)及張麗華(《夜遊》居民),更會親身示範,分享如何製造參與,將時間與空間融入演出。

 

 

8/21

社區藝術SPEED DATING

時間:15:00-18:00
地點:澳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B201禮堂(和隆街35號)

你有想法卻找不到實踐對象?空有熱誠卻自愧沒有藝術天份,茫無頭緒不知如何開始?談到社區藝術,區內持份者或藝術工作者的參與,缺一不可!為了讓資源找到最對口的單位,讓藝術工作者的想像在最合適的群體之中實踐,我們破天荒進行「speed dating」社區藝術版!

無論你是社會服務、社區機構人士,又或者是有心發展社區藝術的藝術工作者,都歡迎你來互相認識一下同道中人,尋找合作可能!報名時記得註明你的服務對象或最擅長的藝術類型!

 

講者及機構簡介

楊美英 (台灣)

資深劇場創作與藝術評論;那個劇團藝術總監(2004-);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系、南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台南市社區大學講師(2003-)、台新藝術獎觀察提名委員暨決審、文化部分級扶植團隊評鑑委員、澳門藝術節駐節評論人(2015)、臺南藝術節駐節評論人(2016)。著作出版《筆記光影:楊美英戲劇論述集》、《城市散步美味劇場:悠遊府城33帖》

近年推動「特定場域的表演」(site-specific performance),應邀舉辦工作坊;於321巷藝術聚落策演《綠洲MOVE!》新秀創作計畫(2014),曾於郭柏川紀念館、愛國婦人館、總爺糖廠、草祭二手書店、台南吳園等處,發表編導作品《太甜》(2014)、《夢之葉2013》、《私信》《四美圖1210》(2012)、《竹行‧蟬》(2009)等。

實踐戲劇應用的多元可能,將表演藝術與不同社群、主題媒合,諸如:「城市故事人」「生命故事劇場」「民眾生活劇場」「看戲讀劇表演趣」「劇評講堂」等培力工作坊。


 

楊秀卓(香港)

畢業於香港大學藝術系及比較文學系。曾是一位活躍於八、九十年代的藝術家。人到中年,辭去做了十八年的會計工作,浪遊歐洲十三個月。回港後一貧如洗,重返大學讀書,跟相差廿多年的同學一齊上課。畢業後投身教育,一教又是十八年。相信藝術可以改變世界,相信藝術教育可以為學生充權。至今依然堅持這個信念,未來也會。
 


秦嘉嫄 (台灣)

《夜遊》製作人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台灣),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戲劇博士。就讀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班期間,曾參與「臨界點劇象錄」劇團,演出《瑪莉瑪蓮》、《水幽》等劇作。工作後,加入邱坤良主持的 「拱樂社劇本整理計畫」,因此獲得許多內台歌仔戲的田野知識。因與傅裕惠、許雅紅一同策畫「女節」,開啟了與許多當代女性劇場工作者合作的機會。研究方向為當代戲劇理論及表演藝術相關議題,近來發表論文多著重在觀演關係以及表演空間的探索,如〈移動的銀幕:行動介面與觀演關係研究〉(《戲劇學刊》第20期,2014);〈《櫻桃園》漫步──導演詮釋、觀眾反思、空間安棲〉(《中外文學》第42卷1期,2013;〈重塑空間:「觀演關係」研究之新途徑〉(《中外文學》第41卷第1期,2012)。


曾恕涵(台灣)

《夜遊》導演
考上大學後太無聊,參加了花蓮在地劇團「山東野表演坊」,一加入就是十年,現任山東野表演坊團長兼打雜。台藝大戲劇系畢業後,回到家鄉花蓮生活與創作,近期相關劇場經歷:《愛情偵探物語》編導,《減肥》編導,《夜市劇場》創作者,《夜遊》導演,《福品旅店》導演。 


 


香港展能藝術會

1986年正式成立,宗旨是「藝術同參與‧傷健共展能」,相信每個人都有藝術和創作的潛能,欣賞藝術是每一個人的權利。

殘疾人士是香港展能藝術會基本的服務對象,該會同時活躍於復康及藝術界,經常與不同機構及人士合作,舉辦各式藝術活動,透過普及藝術教育和公眾教育,讓大眾(包括殘疾與非殘疾人士)認識到參與藝術乃人人平等的基本權利,並提供協助個別殘疾人士的專業發展機會,進而培育展能藝術家的才華,提昇他們的卓越表現。


藝術在醫院

「藝術在醫院」始於1994年的社群藝術活動。其後正式註冊為非牟利慈善團體,為有需要的人藉藝術創作注入紓緩能量,將關懷社群的訊息宣揚開去,並推動香港醫院藝術的發展。其使命包括:全人關懷、匯聚力量、創作自療、義工訓練、培育社群及發掘機會。
 


山東野表演坊

「山東野」即「山的東邊一群野孩子」,1999年5月由一群花蓮中學及花蓮女中的學生組成。他們努力不懈將戲劇的種子撒落花蓮,讓花蓮地區的民眾也能享受劇場及藝文的洗滌。在缺乏表演藝術資源挹注的東部,這群野孩子展現旺盛的企圖心及好奇心,走出一條完全不同於一般劇場經營的路,其創意和堅持令人驚艷,至今發表多部劇場作品,近期如《華里耶傳奇》《INITIALLY》,《減肥》,《阿姆斯壯逃離月球》等等。

近年來開始與社區居民及大學合作,開始參與式劇場創作,由室內走向戶外,再由舞台走入觀眾,開創了屬於花蓮的地方記憶,如《夜遊》、《福品旅店》等。同時,山東野亦致力培訓在地的製作及表演人材,從外地邀請師資及設計課程,從社區及學校做起,讓當地學生及居民有機會接觸表演藝術,及培養花蓮的觀眾人口及下一代表演人材。
 

 

報名方式

 

網上登記

查詢:

電話:8399 6699
電郵:twlo@icm.gov.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