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23日 週四 20:00
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
《豐收鑼鼓》 |
彭修文改編 |
樂曲借鑒中國民間吹打音樂的鼓點和旋法加以變化發展,推陳出新,充分發揮我國豐富多彩的打擊樂器的表現功能,既有民族風格,又有時代特色,全曲共分四段:1.
雄壯嘹亮的引子; 2. 歌唱性的主題; 3. 散板; 4. 快板。 |
|
《月夜》 |
劉天華曲 彭修文改編 |
作者於1918年夏季某夜在月下納涼時觸景生情而作,初稿成於1918年,1924年定稿。樂曲分成三段,每段尾句均是固定音型,仿如一唱三嘆,是月夜由衷的讚嘆聲。樂曲恬靜優美,如詩如畫,形象地描繪了月白風清的夜晚,人與景交融一體安謐的意境,如歌的旋律好似向人們委婉地傾訴著內心的衷曲,散發出一種悠閒的情趣。 |
|
新編《旱天雷》 |
廣東音樂 彭修文改編 |
原曲是一首為人熟知的廣東音樂小曲,音樂活潑、歡快。改編者對原作作了較大的變化與發展,把音樂分成了兩個部份,並冠以小標題。
|
(一) |
慢板——“秋思”,表現秋日對遠方親人的思念,音樂緩緩展開,思緒綿綿,主奏樂器是嗩吶(朝鮮嗩吶),也可用女聲哼唱。
|
(二) |
快板——“喜雨”,表現久旱逢甘雨,人們的喜悅之情。這樣,“旱天雷”又有了新意。 |
|
|
《彩雲追月》 |
任光曲 彭修文改編 |
這是一首廣為聽眾喜愛的樂曲,歷經幾十年不衰。樂曲以和弦的進行與從容的節奏開始,帶有一些朦朧的意味,把聽眾帶進了雲破月出、雲月追逐幻想般的意境中去。 |
|
《小夜曲》 |
莫扎特曲 彭修文改編 |
改編自莫扎特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 |
|
《瑤族舞曲》 |
茅源/劉鐵山曲 彭修文改編 |
根據劉鐵山、茅沅的同名管弦樂改編。樂曲生動地描繪了瑤族人民歡慶節日時的歌舞場面。夜幕降臨了,人們穿著盛裝,打著長鼓,聚集在月光下。由高胡奏出悠靜委婉的主題,猶如一位窈窕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姑娘們紛紛加入舞蹈行列,情緒逐漸高漲。突然,三弦和大阮彈出根據主題衍變的粗獷熱烈的旋律,恰似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闖入姑娘的舞列歡跳起來,盡情地抒發了興奮的情感。第二段旋律時而富有歌唱性,時而出現跳躍的節奏音型,恰似一對戀人邊歌邊舞,互表愛慕之情,憧憬著美好的未來。第三段再現了開始的主題,人們又紛紛加入舞列,歡跳著、旋轉著、歌唱著、氣氛越來越熱烈,感情越來越奔放,樂曲在強烈的全奏推向高潮後結束。 |
|
《光明行》 |
劉天華曲 彭修文改編 |
劉天華是“五四”時代我國傑出的民族音樂家,一生致力於民族器樂的革新和改進,他創作的十首二胡獨奏曲和三首琵琶曲是近代民族器樂中的寶貴財產。
《光明行》在劉天華的作品中是別具一格的,他恰當地吸收了某些外來因素(如進行曲風格、轉調、模進等),用以表現作者所追求的奮發前進、嚮往光明的感情。
現在改編成民族樂隊合奏曲,保持了作品的精神和樂曲的結構,更意於刻劃原曲的不可抑制、奮發向前的感情。 |
|
《民歌五首》 |
彭修文編曲 |
“在那遙遠的地方” 青海民歌
“放風箏”
河北民歌
“小河淌水”
雲南民歌
“趕牲靈”
陝北信天游
“拔根蘆柴花”
江蘇民歌
|
|
《武夷山茶》 |
彭修文編曲 |
一九五三、五四年間我第一次看到福建民間歌舞“採茶燈”(這時正值全國第一屆民間歌舞會演),深深地被她所吸引。五四年把它改編成民樂合奏,這是我此生中第一首民樂合奏曲,可說是處女作。
三十七年後,想起此曲,仍然有興趣。盡管當時無論樂隊的樂器配備,個人的寫作能力,都是不能與今天比的,但是感情還沒有淡化,於是重新提筆、構思,我保留了過去的基本意念,也作了較大的擴充(主要是中部)增加了新的主題,再不是一般的改編了。這武夷山飄來的茶香,使人久久回味,故取名曰“武夷山茶”。 |
|
《大姑娘美》 |
東北民歌 彭修文編曲 |
樂曲以東北民歌和評戲的過場音樂為素材改編而成,旋律婉轉細膩。 |
|
《賽龍奪錦》 |
呂文成曲 彭修文編曲 |
這是已故廣東音樂名家呂文成先生的杰作。是廣東音樂中一首膾炙人口的樂曲。
音樂生動而有活力。充分表現了端午節江上龍舟競渡,你追我趕的熱烈氣氛。尤其是樂曲的尾段,各條龍舟為爭奪錦標,努力拼搏的緊張情緒,氣勢壓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