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8日 週六 20:00
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
80
中阮 – 林潔
柳琴 – 魏青
琵琶 – 鄧樂
鼓 – 莊傑派
二胡 – 林朝輝
演奏 – 澳門中樂團
指揮 – 王惠然(特邀)
節目 |
民族管弦樂合奏《濠江歸燕》 |
王惠然/王華曲 |
1. 濠江 2.驚濤 3. 歸燕 |
|
中阮獨奏《大漠魂》(澳門首演) |
王惠然/王紅藝曲 |
中阮–林潔 |
|
柳琴獨奏《春到沂河》 |
王惠然曲 |
《塔吉克舞曲》(澳門首演) |
|
柳琴–魏青 |
|
|
琵琶與樂隊《彝族舞曲》 |
王惠然曲 |
琵琶–鄧樂 |
|
|
|
民族管弦樂合奏《秦王破陣樂》 |
林偉華/張大華曲 王惠然編曲 |
鼓–莊傑派 |
|
|
柳琴協奏《江月琴聲》 |
王惠然/王紅藝曲 |
1. 江月 2. 哀訴 3. 亂世
4. 遠去 |
|
柳琴 – 魏青 |
|
|
|
二胡協奏曲《黃河魂‧黃土情》(澳門首演) |
王惠然曲 |
二胡 – 林朝輝 |
|
|
|
柳琴琵琶雙協奏《嵩山印象》(澳門首演) |
王惠然/王紅藝曲 |
第一樂章:嵩山情懷 |
|
第二樂章:少林神功 |
|
柳琴 –魏青 琵琶 –鄧樂 |
|
10月25日起廣星城市售票網發售
訂票熱線 (853) 2855 5555
票價:澳門幣八十元
六折優惠:
1. 一次過購買4張或以上;
2. 憑學生證、教師證、青年卡、頤老卡購票任何張數門票
樂曲介紹 |
《濠江歸燕》 |
王惠然/王華曲 |
濠江 – 澳門的象徵
燕子 – 澳門回歸的吉祥物
樂曲由(一)濠江;(二)驚濤和(三)歸燕三個樂段組成。以濠江歸燕為題,描繪濠江的寧靜、美麗、壯闊;滔滔濠江的波濤洶湧、驚濤駭浪以及滿天彩虹映照下的濠江,群燕歸巢等畫面,意喻歷經滄桑、風雲的澳門終於回歸祖國的世紀盛事,全曲在宏偉、輝煌的高潮中結束。
|
《大漠魂》 |
王惠然/王紅藝曲 |
樂曲以西北民歌音調為素材,充分發揮中阮特有的蒼勁、渾厚的音色及各種技巧,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黃土高坡,茫茫大地,一派蒼涼、沉雄的景象以及西北兒女對故土的讚美、眷戀、思念、熱愛的複雜心情。充滿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遐想和嚮往。全曲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和感人的中華神韻。 |
|
|
《春到沂河》 |
王惠然曲 |
樂曲以濃鬱的山東風味的旋律,描繪沂河兩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萬物生輝的動人景象和人們在田間愉快地勞動,展望豐收,嚮往未來的喜悅心情。 |
|
|
《彝族舞曲》
榮獲「22世紀華人音樂經典」國際大獎 |
王惠然曲 |
樂曲以優美抒情的旋律和粗獷明快跳躍的節奏,描繪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青年人歡歌樂舞的場面。作者首創之四指輪技法使琵琶演奏出了多聲部音響效果,大大增強了樂曲的表現力,配以大樂隊伴奏,加強了色彩對比和戲劇性變化。 |
|
|
《秦王破陣樂》 林偉華/張大華曲 王惠然編曲 |
《秦王破陣樂》又名《七德舞》,是唐朝宮廷樂舞之一,音樂在漢族清商樂基礎上吸收龜茲樂成分,音韻激昂慷慨,是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麯之一。唐高宗、唐玄宗時均有《破陣樂》的歌舞曲式,其意念都源出於此,祇是形式略有不同。
本曲是新編,以傳統吹打樂的形式,加之大樂隊的渲染,描寫出秦王(李世民)將士,衝鋒破陣的英勇氣勢和戰爭場面,歌頌了秦王統一中國,慶功飲宴的豪爽和輝煌
樂曲選用了鼓、金鐘、磬、塤、笙、笛、簫、管等古樂器,並發揮了鼓樂的特技,結合了全樂隊的宏大音響,風格古樸而氣勢壯闊,籍以讚頌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英勇進的精神。
|
《江月琴聲》 |
王惠然/王紅藝曲 |
樂曲著力於表現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所擁有的深邃意境,在曲式、主題、配器等方面力求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格和中國氣派。
全曲分四個樂段:
(一)江月:在鐘鼓等打擊樂的襯托下,柳琴以揉、劃、帶、敲等手法奏出深沉的
散板和優美的慢板主題,形象地描繪了「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的迷人景色和碧波蕩漾、輕舟飄逸的明快意境。
(二)哀訴:在樂隊全奏的襯托、交織下,柳琴奏出悲切、痛苦旋律,時而「大弦
嘈嘈如急雨」,時而「小弦切切如私語」,哀訴了古代藝女「夢啼妝淚紅欄杆」的淒慘身世。
(三)亂世:在樂隊強烈音響拱托下,柳琴以高難度的夾掃、八度跳、快述演奏等技巧,展示了古戰場「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大戰場面,情緒起伏跌宕,高潮迭起。
(四)遠去:為主題再現樂段,樂曲在柳琴透明、清澈的泛音中結束。餘音繚繞,意味雋永。
|
《黃河魂.黃土情》 |
王惠然曲 |
全曲以西北民歌音調為素材,引子以搖板散奏的手法描繪滔滔黃河,九曲十八彎,奔騰向前的景象;慢板以深情、流暢的旋律,充分發揮二胡善長的委婉、纏綿、接近人聲的音色和技法,抒發了人們對故鄉——黃土高坡深切的熱愛、眷戀和傾訴之情;以華麗、激越、高難度的快板展示人們不畏艱難建設家鄉、開發大西北的豪情壯志;樂曲的尾部以宏偉壯闊、氣勢磅礡的廣板,突出了人們對新世紀、新西北的熱切展望和頌揚之情。 |
|
|
《嵩山印象》 |
王惠然/王紅藝曲 |
樂曲採用河南民間音樂為素材,充分發揮柳琴、琵琶的技巧性能,巧妙地結合大樂隊的協奏,使全曲情趣高雅,風格獨特。柳琴琵琶雙協奏的形式為作者首創。
第一樂章:嵩山情懷
著意表現巍巍嵩山,古剎少林的神態奇觀,抒發了人們對大好河山無比親切的溫馨情懷和對英雄往事的無比敬仰之意。
第二樂章:少林神功
以高難度技巧表現少林僧人練武、打鬥、追殺等場面,充滿詼諧、緊張、激越的熱烈氣氛,再現了「天下功夫出少林」蓋世無雙的英雄氣慨。
|
|
|
藝術家簡介
王惠然
中國國家一級作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任前衛民族樂團藝術指導、指揮,首任珠海女子室內中樂團藝術總監,首屆中國藝術節金杯獎、匯演指揮獎得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柳琴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琵琶研究會理事,中國及廣東音樂家協會會員,珠海市文化藝術聯合會顧問;多次出任中國及國際比賽評委;濟南大學客座教授;王氏是一位集作曲、指揮、演奏、教育及樂器改革於一身,全方位在民族音樂的傳承、發展創新上作出很大貢獻,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是頗有影響的大師級藝術家之一。
作為演奏家,王氏創作並首演的《彝族舞曲》、《春到沂河》等作品首創琵琶「四指輪」奏出多聲部效果,推動了琵琶演技發展;王氏的創作形式多樣,題材廣泛、具濃鬱的民族風格和時代氣息。作品共獲中國全國和國際性大獎十餘項。
作為指揮家,他的指揮準確、灑脫、經驗豐富、別具一格、富有魅力。曾指揮中國前衛民族樂團演出多部歌劇及各種音樂會,多次參加中國全國性匯演、中國藝術節,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系列音樂會及特別音樂會。
作為樂器改革家和教育家,王氏與徐州樂器廠合作研製成功的四弦高音柳琴,結束了二百多年來柳琴僅用於戲曲伴奏的角色;柳琴登上獨奏、協奏舞臺,填補了民族樂隊彈撥樂缺乏高音的空白,對柳琴演奏技巧的形成、發展和規範化作出巨大貢獻。由王氏編著出版的中國首部《柳琴演奏法》在海內外廣泛流傳,對柳琴的普及起到推動作用;近期出版的《王惠然柳琴作品集》收集了其作曲、改編的柳琴曲五十多首。另外,他還負責主編《全國柳琴考級曲集》及VCD教學帶。
林潔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阮專業委員會會員。
出生于西安,十一嵗開始學習阮,隨後考入西安音樂學院附中,學習阮與柳琴。在校期間成績優異,多次獲頒發獎學金,曾在西安音樂學院迎春音樂會上擔任獨奏。
二○○一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師從阮演奏家徐陽老師。二○○二年八月在文化部舉辦的“第一屆民族器樂獨奏比賽”中獲青年專業組優秀獎。二○○三年榮獲“首屆中國青少年演藝新人推選活動”北京賽區青年專業組銀獎,同時隨中國青年民族樂團到廈門參加全國大學生藝術節,並在香港、澳門等地演出。二○○三年九月參加香港《香江明月—中秋大型綜藝晚會》,受到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的接見。二○○五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同年七月加入澳門中樂團,現為澳門中樂團中阮聲部首席。
魏青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柳琴專業委員會會員。
二○○五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師從中央民族樂團、國家一級演員張鑫華先生。自幼跟隨沈陽音樂學院教授周長花女士學習柳琴,並受到柳琴演奏家王惠然先生和中阮演奏家林吉良先生的悉心指導。一九九五年至二○○一年就讀于沈陽音樂學院附中,二○○一年至二○○五年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在校期間成績優異,多次獲得獎學金。
一九九四年獲頒遼寧省首屆“廣播杯”器樂比賽銅獎;第二屆遼寧省“樂府杯”民族器樂演奏比賽三等獎。
一九九九年應台灣邀請,作為兩岸文化藝術交流使者赴台灣巡演。
二○○二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的 “第一屆民族器樂獨奏比賽”中獲青年專業組優秀演奏獎。
二○○二年應邀參加國家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談話”發表六十周年、第三屆“相約北京”暨國家級院團、中央民族樂團的大型民族管弦“樂府畫廊”的演出。同年受邀參加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舉辦的首屆新作品室內樂“華風雅韻”音樂會的演出。並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和國內各地電視台的晚會演出以及節目錄制活動。
二○○五年七月加入澳門中樂團,現為澳門中樂團柳琴聲部首席。
鄧樂
五歲隨父學習琵琶,六歲獲吉林省“藝華杯”器樂比賽少兒組第一名;七歲獲吉林省民族器樂比賽少年組第一名;八歲獲全國少年宮匯演第一名。1992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1995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2001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本科,並於2004年由學校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現為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部一年級學生,中國青年民族管弦樂團琵琶首席。師從張強副教授學習至今,並經常得到劉德海先生、李光華先生指教。在校期間曾獲“人民獎學金”等多項獎學金,2002年獲“臺北第十界民族器樂協奏曲比賽”第一名。
參與錄製多種考級、教學VCD。經常參加現代作品的演出、錄音及比賽,獲得一致好評。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節和院慶等大型演出中擔任獨奏,協奏;並多次隨中央民族樂團到全國各地進行訪問演出;赴港、澳、台、俄羅斯、韓國等地參加音樂節,深受好評。
莊傑派
一九六六年於福建省藝術學校畢業後,在福建省的省、地、市級多個職業團體任司鼓。一九八三年移居澳門。一九八七年考入澳門中樂團任敲擊樂師,曾多次隨團出訪葡萄牙、比利時、印度、菲律賓及香港等地,擔任排鼓、雲鑼、大鼓、小鈸的獨奏或重奏,深受好評。莊氏除了精通中國敲擊樂器外,亦熟悉多種中、西樂器,並熱心參與社會文化活動,培養新生力量,在澳門組建、教習多個中、西樂隊及敲擊樂隊,為學校及社區活動演出,成績顯著。二○○○年應邀擔任
“首屆全國中、小學民族樂隊比賽”評判;二○○一年應邀參加“全國首屆打擊樂專業學術研討會”,並在全國專業打擊樂音樂會上作表演。
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敲擊樂協會會員,澳門中樂團敲擊聲部代首席,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敲擊樂專業委員會理事,澳門中國民族音樂協會會長等職。
林朝輝
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理事。曾獲國際華夏器樂展演二胡演奏獎,二○○四年第八屆全軍文藝會演演奏一等獎。曾隨團出訪維也納金色大廳、日本、俄羅斯、拉美等十幾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