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23日 20:00
澳门文化中心小剧院
《丰收锣鼓》 |
彭修文改编 |
乐曲借鉴中国民间吹打音乐的鼓点和旋法加以变化发展,推陈出新,充分发挥我国丰富多彩的打击乐器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特色,全曲共分四段:1.
雄壮嘹亮的引子; 2. 歌唱性的主题; 3. 散板; 4. 快板。 |
|
《月夜》 |
刘天华曲 彭修文改编 |
作者於1918年夏季某夜在月下纳凉时触景生情而作,初稿成於1918年,1924年定稿。乐曲分成三段,每段尾句均是固定音型,仿如一唱三叹,是月夜由衷的赞叹声。乐曲恬静优美,如诗如画,形象地描绘了月白风清的夜晚,人与景交融一体安谧的意境,如歌的旋律好似向人们委婉地倾诉着内心的衷曲,散发出一种悠闲的情趣。 |
|
新编《旱天雷》 |
广东音乐 彭修文改编 |
原曲是一首为人熟知的广东音乐小曲,音乐活泼、欢快。改编者对原作作了较大的变化与发展,把音乐分成了两个部份,并冠以小标题。
|
(一) |
慢板——“秋思”,表现秋日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音乐缓缓展开,思绪绵绵,主奏乐器是唢呐(朝鲜唢呐),也可用女声哼唱。
|
(二) |
快板——“喜雨”,表现久旱逢甘雨,人们的喜悦之情。这样,“旱天雷”又有了新意。 |
|
|
《彩云追月》 |
任光曲 彭修文改编 |
这是一首广为听众喜爱的乐曲,历经几十年不衰。乐曲以和弦的进行与从容的节奏开始,带有一些朦胧的意味,把听众带进了云破月出、云月追逐幻想般的意境中去。 |
|
《小夜曲》 |
莫扎特曲 彭修文改编 |
改编自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 |
|
《瑶族舞曲》 |
茅源/刘铁山曲 彭修文改编 |
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改编。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夜幕降临了,人们穿着盛装,打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由高胡奏出悠静委婉的主题,犹如一位窈窕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姑娘们纷纷加入舞蹈行列,情绪逐渐高涨。突然,三弦和大阮弹出根据主题衍变的粗犷热烈的旋律,恰似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闯入姑娘的舞列欢跳起来,尽情地抒发了兴奋的情感。第二段旋律时而富有歌唱性,时而出现跳跃的节奏音型,恰似一对恋人边歌边舞,互表爱慕之情,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第三段再现了开始的主题,人们又纷纷加入舞列,欢跳着、旋转着、歌唱着、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推向高潮後结束。 |
|
《光明行》 |
刘天华曲 彭修文改编 |
刘天华是“五四”时代我国杰出的民族音乐家,一生致力於民族器乐的革新和改进,他创作的十首二胡独奏曲和三首琵琶曲是近代民族器乐中的宝贵财产。
《光明行》在刘天华的作品中是别具一格的,他恰当地吸收了某些外来因素(如进行曲风格、转调、模进等),用以表现作者所追求的奋发前进、向往光明的感情。
现在改编成民族乐队合奏曲,保持了作品的精神和乐曲的结构,更意於刻划原曲的不可抑制、奋发向前的感情。 |
|
《民歌五首》 |
彭修文编曲 |
“在那遥远的地方” 青海民歌
“放风筝”
河北民歌
“小河淌水”
云南民歌
“赶牲灵”
陕北信天游
“拔根芦柴花”
江苏民歌
|
|
《武夷山茶》 |
彭修文编曲 |
一九五三、五四年间我第一次看到福建民间歌舞“采茶灯”(这时正值全国第一届民间歌舞会演),深深地被她所吸引。五四年把它改编成民乐合奏,这是我此生中第一首民乐合奏曲,可说是处女作。
三十七年後,想起此曲,仍然有兴趣。尽管当时无论乐队的乐器配备,个人的写作能力,都是不能与今天比的,但是感情还没有淡化,於是重新提笔、构思,我保留了过去的基本意念,也作了较大的扩充(主要是中部)增加了新的主题,再不是一般的改编了。这武夷山飘来的茶香,使人久久回味,故取名曰“武夷山茶”。 |
|
《大姑娘美》 |
东北民歌 彭修文编曲 |
乐曲以东北民歌和评戏的过场音乐为素材改编而成,旋律婉转细腻。 |
|
《赛龙夺锦》 |
吕文成曲 彭修文编曲 |
这是已故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先生的杰作。是广东音乐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乐曲。
音乐生动而有活力。充分表现了端午节江上龙舟竞渡,你追我赶的热烈气氛。尤其是乐曲的尾段,各条龙舟为争夺锦标,努力拼搏的紧张情绪,气势压人。 |
|